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> 禪宗與生活 洪修平教授剖析中國禪宗的脈絡

全球宗教

字級

禪宗與生活 洪修平教授剖析中國禪宗的脈絡

【人間社記者 喜慧 法國碧西報導】 2018-04-26
南京大學洪修平教授4月21日應邀為佛光山法華禪寺八關齋戒近百位佛子、義工及法師,講說「禪宗與生活」,藉由剖析中國禪宗的脈絡,說明禪修與生活的契合。這堂課程同時還有歐洲各道場信眾以視訊連線,共霑法益。

洪修平首先說明,「禪」是古印度十分流行的一種宗教修行方法,源於「瑜珈術」。「瑜珈」是結合、相應的意思,許多宗教的禪修是為了調整身心,達到和宇宙精神的結合,或稱「人神合一」。而佛教則是從緣起、無我的根本教義出發,修習禪定不是為了追求人神相應,也不以獲得神通為主要目的,而是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根本解脫。佛教的「禪」實際是定慧等持,就是佛教的根本修行,並不僅只是培養一心不亂的定力。

佛陀拈花,迦葉微笑,佛教的禪法不立文字、教外別傳,這就是佛教「禪」的開端。

到了達摩祖師將禪法帶入中國,從初祖傳到五祖,以「明心見性」為主軸,以心傳心一代代傳遞佛陀的心法,祖師禪就這麼的發展開來。雖然是無法言語的禪法,但祖師卻留下許多文字作為標月指。

東土五祖之後又分南北二宗,神秀北宗禪主張息妄修心,惠能南宗禪主張直顯心性。南能北秀其實都繼承了東山法門「修心」的傳統,但對於「心」的理解不同,因而導致修心方法的不同。

到了百丈懷海禪師「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」,更將心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。運水搬柴,穿衣吃飯,行住坐臥皆是禪,可以在學習、工作和平常生活中去體悟人生的意義和樂趣。

人們常說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 尤其現在物質財富和人的物慾都迅速增長,在各種人生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現實面前,佛教禪宗所提倡的不執著、去貪欲、自淨其心和智慧解脫等,應該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。

學禪就是要學隨緣任運,平常心是道,既入世有為,積極進取,又在精神上超越成敗得失,用出世的心態,做入世的事,讓禪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,這樣會生活得更自在。

洪修平最後以禪詩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東有雪。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」和大家共勉。
12345678910第1 / 253頁
追蹤我們